昨天轉貼了一篇新聞,
報導耳鼻喉科醫學會和小兒科醫學會為了「誰比較會看腸病毒」而槓上,
搞得民眾無所適從!

今天聯合報出現一篇投書,個人覺得寫得很棒,特別轉貼過來。

作者李源德教授退休前是台大醫院院長。


轉貼文章如下:

互嗆看錯科 不如齊心互助
【聯合報╱李源德/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(台北市)】
2008.01.22 03:16 am

近日,有關腸病毒是否「看錯科」問題,由小兒科醫師率先發難, 爾後耳鼻喉科醫師亦群情激憤,雙方筆上論戰,你來我往,互不相讓。甚或傳出某學會向馬謝陣營提出相關訴求,且以簽署承諾書為條件,變相進行要脅等情事。此 乃本位主義作祟,以專業綁架政治,只丟問題不思解決,使病患莫所適從的不良示範。

防疫體系的建立及衛教資訊的傳播茲事體大,非一朝一夕、數科數人可完成,而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,需要醫界通力合作才能全面且快速地掌握疫情。尤其,腸病毒 重症是法定傳染病,小兒科、耳鼻喉科、內科及家醫科等各科醫師應具備診斷病程與症狀的專業知識。如今有人以果究因,進而引發科別間的地盤、權益之爭,並非 醫界樂見。身為醫療工作者,謹提出以下參考意見。

一、耳鼻喉科醫師若診治疑似腸病毒病童,是否一定要會診小兒科醫師?筆者以為若耳鼻喉科醫師具診斷腸病毒的專業知識,並能就個案鑑別診斷,輕者進行支持療法,重症適時予以轉診,即是適當的處置。

二、病患有選擇就醫科別的權利,醫師不能拒絕協助防疫,也無法拒收病患。與其在誰是誰非的問題打轉,不如以加強一般民眾腸病毒衛教為首務之急,如果一味質疑其他科別醫師的專業度,實乃本末倒置之舉。

三、民眾就醫習慣並非朝夕可改,在防疫無藩籬的前提下,小兒科與耳鼻喉科學會責無旁貸,應協助小兒科醫師化解成見、幫助耳鼻喉科醫師主動學習。惟有彼此互相協助,捨競爭成夥伴,讓病人即早恢復健康,才是醫師的職責所在。

筆者長期待在醫療象牙塔內,退休後方與外界多有接觸,所見所思之餘,對「醫療是良心事業」感悟尤深。醫學是嚴謹的科學,現今不少醫師為展現藥到病除功力, 濫用特效藥卻無視嚴重後果;或為專科化的門戶之見,無法為病人進行最好的照料,這些都不是醫療工作者應有的態度。過去小兒科與耳鼻喉科一向互動良好,如果 針對單一疾病各持己見,導致雙方口水相向,既不符醫學主旨,亦非全民之福。

希望大家仔細想想:一個率爾丟出的問題,除了造成醫界內訌、民眾恐慌之外,還獲得了什麼?

【2008/01/22 聯合報】 @ http://udn.com/


2008-01-23轉貼後續新聞如下:

腸病毒誤診》兒科、耳鼻喉科「坐下談」

更新日期: 2008/01/22 07:30 記者施靜茹/台北報導

小朋友腸病毒該看哪一科?連日來台灣兒科醫學會與台灣耳鼻喉科醫學會爭執不下,昨晚兩個醫學會的龍頭在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李明濱出面折衝下,首度坐下來會談,希望化解歧見。

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長黃高彬日前說,他估計有七成腸病毒重症兒童發病初期看的是耳鼻喉科,明顯「看錯科」,引發耳鼻喉科醫學會強烈不滿,認為有損耳鼻喉科醫師形象,雙方還揚言保留法律追訴權,鬧得沸沸揚揚。

由於「壺裡的風暴」越演越烈,李明濱昨晚邀請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林奏延,和耳鼻喉科醫學會理事長蕭安穗碰面,但黃高彬則未出席。

李明濱指出,民眾健康要靠醫療團隊合作,不同疾病會因病程而有不同處理方式,政府鼓勵醫療社區化,希望建立家庭醫師制度,民眾生病想看哪一科,是民眾的權利,「腸病毒也一樣,每科醫師都可以看。」

李明濱強調,醫師要有能力在腸病毒重症早期症狀出現時做鑑別診斷,及時轉介病童到醫學中心,如果欠缺這種能力,就不適合看腸病毒。

「說耳鼻喉科醫師看腸病毒會延誤病情,我們在第一線的醫師傷害最深!」耳鼻喉科醫學會常務監事、開業醫師周慶明說,黃高彬的發言,竟有家長開始質疑他的醫術,讓他這幾天看病「心情很差」。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林奏延則替黃高彬緩頰,直說兒科醫師不是這個意思。

林奏延說,衛生署規定,只要有醫師執照,都可以替人看病,但他會要求兒科醫師,看六歲以下小孩要特別小心,應「拉起小孩衣服,摸摸他們肚子」,做全身檢查,包括小孩的營養發育和打疫苗情形,都要關心。

台中縣診所協會理事長、耳鼻喉醫師張德旺說,小朋友生病常是上呼吸道疾病,由耳鼻喉科醫師診治本來就沒問題。蕭安穗也說,醫師間不該互相攻擊,應是互相合作,才不會造成民眾不佳觀感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齊齊的爹 AzizD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